瘦身族、糖尿病什么都不能吃?营养师亲测“进食顺序”超关键

▼
居家三餐、便利商店:“无感习惯+争议食物”无滤镜实测
【实测1】早餐对决:均衡组合vs.外食面线,血糖差很大
・阿宝师早餐:97 → 117(升幅20)Good!
・大肠面线:106 → 166(升幅60)血糖飙高!
我非常注意早餐的内容,因为高营养密度的早餐,可以帮我维持一整天的精神、活力与情绪,让我工作效率良好。
我平时的早餐是一个相对均衡且丰盛的组合,包括无糖豆浆、水煮蛋、蔬菜加橄榄油、一个拳头大小的低甜度水果、蒸熟的燕麦粒和南瓜籽。这样的搭配提供了优质蛋白质、健康脂肪、膳食纤维和低GI碳水化合物。结果血糖变化相当平稳,从97上升到117,没有过大的波动,属于理想的血糖反应。
相比之下,我有些个案很喜欢在早餐吃大肠面线这类的小吃,但这类早餐对血糖的影响就大不相同。实测发现,吃完大肠面线后,血糖从106飙升到166,比我的均衡早餐高出不少。这样的血糖波动代表餐后血糖快速上升,可能伴随后续的血糖回落过快,导致下一波饥饿感会提早出现,甚至影响全天的能量稳定。
这两种早餐的最大差异,来自于食材的组成与GI值(升糖指数)。均衡早餐含有蛋白质(无糖豆浆、蛋)、健康脂肪(橄榄油、南瓜籽)和膳食纤维(蔬菜、燕麦粒),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,让血糖上升速度较慢。而大肠面线的主要成分是面粉制成的细面线,属于精致碳水化合物,容易让血糖迅速飙升。虽然大肠本身含有蛋白质,但分量通常不多,且汤底可能含有勾芡或高钠调味,也容易影响血糖反应。
【阿宝师的建议】
•早餐蛋白质很重要:就算吃面食类,也要加一颗水煮蛋或无糖豆浆,提升蛋白质摄取,延缓血糖上升。
•选择汤底不勾芡:尽量选没有勾芡的面线或减少分量的摄取,避免隐藏的精致淀粉。
•搭配一盘清烫青菜:食用蔬菜类食材可增加膳食纤维,在吃面线前,先吃一盘青菜,帮助稳定血糖。
【实测6】进食顺序影响大?先吃蛋白质vs.先吃淀粉碳水
・先吃蔬菜和蛋白质,再吃碳水:96 → 137(升幅41)Good!
・先吃淀粉碳水:94 → 173(升幅79)血糖飙高!
相信很多人都听过“先吃蔬菜和蛋白质,再吃碳水化合物(淀粉)”有助于稳定血糖,但这种进食顺序到底能影响多少呢?带着这个疑问,我亲自做了一个实测,结果让我大吃一惊!
这次测试的餐点内容完全相同,都是211餐盘的均衡组合:一份青菜、一份青菜炒肉丝、一份皮蛋豆腐,再加上半碗杂粮饭。唯一的变数就是进食顺序。
第一天,我遵循“先吃蔬菜和蛋白质,再吃碳水”的原则,先吃完蔬菜和蛋白质大约一半后,才开始吃米饭。结果血糖变化非常平稳,从96上升到最高137,波动幅度不大。
第二天,我刻意颠倒顺序,一开始就先吃完所有的米饭,然后再吃蔬菜和蛋白质。没想到血糖竟然从94直接飙升到173,升幅高达79,这个结果让我相当震惊!
这次实测清楚证明,进食顺序真的会影响血糖反应:
•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,减少葡萄糖的快速释放,让血糖变化较缓慢。
•蛋白质与健康脂肪有助于延长胃排空时间,让身体有更充足的时间调节血糖,不会一次释放过多葡萄糖。
•碳水化合物如果先吃,没有纤维与蛋白质“垫底”,容易快速消化吸收,造成血糖急剧上升,进而影响胰岛素的敏感度,长期可能导致胰岛素阻抗、肥胖和代谢问题。
【阿宝师的建议】
•吃饭时的最佳进食顺序:上半场先吃青菜与蛋白质食物,下半场再吃碳水化合物(如米饭、根茎类、面食)。先吃蔬菜、蛋白质与健康脂肪,提供膳食纤维,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,增加饱足感,平稳血糖。最后才吃碳水化合物,避免血糖飙升。
•哪些族群特别适合遵循这个进食顺序?
☉血糖控制不佳、糖尿病前期或胰岛素阻抗者:这种进食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波动,减少胰岛素的负担。
☉想减重或控制体脂的人:先吃蛋白质与纤维,可以增加饱足感,减少进食过量的可能性,避免碳水摄取过多导致脂肪囤积。
☉容易餐后昏沉、精神不济者:可减少血糖剧烈波动,有助于维持稳定的能量状态,避免餐后嗜睡或疲劳。
【推荐书籍】
书名:《逆转胰岛素阻抗 21天重启健康代谢》
作者:吕美宝
简介:功能医学营养师,擅长透过深度谘询引导,提供个人化精准营养建议。具有超过20年功能医学营养资历,地区营养师与丙级中餐证。现任食物的力量/芮霖健康精准营养谘询中心执行长、中国台湾基因营养功能医学学会理事。
出版社:方舟文化
▼

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《图·文》来源于国际互联网,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!
本站尊重知识产权,版权归原创所有,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,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,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、版权问题时,烦请与我们联系,微信号:aak-cc ,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。